帮查询

首页> 佛学大辞典>

注释书

佛学大辞典
注释书

词:

注释书

解释:

指注解典籍之书。于南传佛教巴利三藏中,律藏之经分别(巴Sutta-vibhan%ga)为戒本之注释,经藏之义释(巴Niddesa)为经集(巴Suttanipa^ta)。四品至五品之注释,本生(巴Ja^taka)为本生偈之注释。大抵而言,巴利佛典中,对经律论三藏之注释极为完备。于北传佛教汉译大藏经中,四分律之初分等相当于巴利律藏之经分别;分别功德论为增一阿含经之注释,大智度论为大品般若经之注释,大毗婆沙论为发智论之注释,中论为中论本颂之注释。此等注释种类颇多。又西藏大藏经亦如此,其中有部分经典,迄今犹存与其经文内容相当之梵文原本。

我国自三国时代以来,即有注经流行。至南北朝之后,则有汇合诸家注释之‘集注’产生;另有就注作疏,以申述其意之注经方式。自唐代开始,一方面有‘末注’之作法(即注上加注之工作),一方面则出现所谓玄义、玄论等概说一经一论宗旨之书,解说方法遂渐次固定为三门分说、五重玄义等。至宋代,则流行本文与注释分开对照之会本。日本之注释书亦多,早期大多因袭我国,江户时代以后,有头注、傍注等刊本流行。

又各种注释书中,专门注解经(梵sutra,音译修多罗)之书,称为注经、注经,系于经典本文之间加注,以解释经文中之义理文句。汉译经典之注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于本文之一节或一句之后加上解释文字之子注,采用此方式之注经甚多。例如道安之人本欲生经撮解之最初文(大三三・一上):‘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类行拘类国法治处(经文)阿难记所闻圣教土也法治处王城也(子注)是时贤者阿难独闲处倾猗念如是意生未曾有是意微妙本生死亦微妙中微妙但为分明易现(经文)现当为见也是意微妙本句倒(子注)’另如吴・陈慧之阴持入经注二卷、唐代宗密之圆觉经略疏注四卷、道宣之四分律含注戒本三卷、宋真宗之注四十二章经一卷、宋代子璇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二十卷、明代宗泐及如■之金刚般若经等之注解等,皆是其例。又宋代守伦之法华经科注十卷等,兼有科文与子注,可知注经形式已有所转变。(二)在本文之间加二行之细字、割注而记子注(如左图所示)。后秦僧肇等之注维摩诘经十卷、唐代智严之注楞伽经残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