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查询

首页> 佛学大辞典>

敦煌学

佛学大辞典
敦煌学

词:

敦煌学

解释:

敦煌学之内容包括敦煌石窟藏书、壁画、雕塑艺术等,门类甚广,其研究范畴就广义而言,包括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历史、宗教、文学、美术等之综合研究;狭义而言,乃指对敦煌文献如藏书卷子之整理、解释、研究,亦即通称之敦煌学。敦煌石室遗书发现于甘肃省敦煌县东南二十公里之千佛洞(古称莫高窟),其第十七窟之窟洞中有复室,大小约三公尺立方,其内贮满文物。宋仁宗景祐(1034~1037)初年,寺僧因避西夏入侵,密藏文物于石室中,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为道士王圆箓所发现。石室遗书之所以能聚集保藏历久而不毁者,实因敦煌气候严寒,雨量绝少之故。文物发现之消息传出后,奥布杰夫(VladimiyAfana/sevichObruchev)、史坦因(A.Stein)、伯希和(PaulPelliot)等各国学者相继前来,从王道士处秤斤计两,购去大批卷子珍品。宝藏散失后,罗振玉等闻讯,建议政府将剩余卷子运归首都。

自敦煌宝物发现以来数十年间,东起日本,西迄英、法,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纷纷研究,‘敦煌学’遂成为世界学术中之一环。教育部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正式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将壁画、塑像与石窟加以编号,石窟总数为四三八,包括两魏二十、隋八十八、唐一七七、宋一○二、元七、清二,尚有残缺或无法考证者四十二。近人据史坦因、伯希和等所搜得汇集成书者,有敦煌石室遗书、鸣沙石室古佚书、敦煌宝藏等,皆前所未见之秘笈。载录群籍而成目录者,有由史坦因搜集之‘汉文写本目录’(1957)、‘西藏文写本目录’(1962),由伯希和搜集之‘西藏文写本目录’(1950~1961)、‘汉文写本目录’(1970),王重民所编之‘敦煌遗书总目索引’(1962),由苏俄搜集之‘汉文写本目录’(1963~1967),日本龙谷大学之‘龙大所藏敦煌古写经现存目录’(1958),大谷大学之‘大谷大学所藏敦煌古写经’(1964~1972)等。

近年苏俄公布所藏卷子目录,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亦印行所藏全部卷子。据诸家之记述,包括碎片,粗略估计,共约四万余号。其中,汉文文献约三万七千号,今分藏于北平(北京图书馆,约一万号)、伦敦(大英博物馆,约一万一千号)、巴黎(国家图书馆,约六千六百号,另有藏文二千七百号)、列宁格勒(东方研究